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齊藤 樣

西元1910,明治43年正月,天空還飄著綿綿的細雪,東京都齊藤武士的家誕生一名平凡的女嬰,卻有著不平凡的一生。


父親因病早逝,從小與母親住在娘家的她顯得成熟懂事,在家人的呵護下,接受良好的教育長大,跟同年齡的女孩相比,她的氣質優雅、談吐得宜、高貴出眾。在她二十歲的那年,認識飄洋過海到日本念建築的臺灣留學生,他們的相識是因祖父家中有房屋出租,他是他們眾多的房客之一。


起初她對於房客的他總是保持安全距離,一貫維持自己的優雅形象,但他從未放棄,持續不斷地用他的熱情將她融化,她對於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他,總是充滿著新鮮和好奇,經過一段時間,她開始接受他的追求。他們相知,進而相愛,在取得文憑的那年,她答應他的求婚。


婚後生下第一個的孩子沒多久,離家四年身為長子的他因為臺灣家人不停的召喚,再加上繼承家業的壓力,不得不離開日本,回臺灣經營百貨行。從未離開過家鄉的她擔心害怕新環境、新生活帶來的變化,更害怕離開她親愛的母親和家人。但身體向來不好的母親,過世前的一番話改變了她的想法,母親說:「婚姻是妳自己選擇的,應該忠於自己的選擇,無論如何,都不應該分隔兩地。」


於是,在家人依依不捨中,他們帶著強褓中的女兒,不知坐了多久的船,終於到達他的家鄉~台南,對於一個從小生長在東京都有人服侍習慣的大小姐而言,眼前見到的一切是如此的不同,內心的惶恐更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當她踏進他家大宅的門,進入到主廳,端坐在梨花木椅上的婆婆用她熟悉的語言說了第一句話:「從此時此刻妳踏進我們家門起,就不准再聽到妳說任何一句日本話。」當時,一句台語也不會說的她真不知該如何是好。封閉的環境,完全不能理解的語言,再加上文化的衝擊,只能在夜深人靜的夜裡,跟他傾吐。


這樣的日子不知過了多久,她漸漸的開始能用一些簡單的單字跟別人溝通,也慢慢的習慣臺灣的風俗文化,接著第二、第三個孩子相繼出生,他也開始有些改變,經常夜夜笙歌、夜不歸營,甚至將酒家女名媒正娶的帶進門。當她為這件事跟公婆討公道時,怎奈婆婆居然理直氣壯的說:「那是因為我兒子行,才有辦法娶兩個老婆。」對於受過高等教育的她來說這個答案簡直是匪夷所思,但為了孩子們只好忍耐這一切。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此時滿目瘡痍的臺灣急需營建方面人才,建築師的他因抵擋不了高薪的誘惑,參與興建「屏東軍用機場」,但聯軍的攻勢愈加猛烈,他在一波的空襲中喪生,32歲的她頓時成了無依無靠的寡婦。待處理完他的後事,堅毅的她決定帶著孩子離開婆家獨自生活,經過了幾次的家族革命,她終於如願以償。


他們住進在安平古堡巷子旁的小平房,剛開始生活困頓,所有的經濟來源只依靠他留下微薄的撫卹金,婆家對他們的生活不聞不問,深怕孩子受苦的她,只好挽起袖子替附近的大戶人家洗衣服,換取些微的金錢改善生活。


沒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並派遣船隻來臺灣接日僑返國,由於在台灣生的兩個孩子無日本國籍,無法跟她回去。此時,為了孩子,她毅然決然放棄日本國籍,改名換姓,留在台灣。因為她很清楚孩子還小,需要母親的關愛,如果她離開了,孩子勢必被送回婆家由婆婆和後母照顧,她無法想像已經失去父親,接著又失去母親的孩子們會受到何等的待遇?


她就這樣含辛茹苦的把三個孩子撫養長大,待他們都有謀生的能力後,她將辛苦存來的錢買了張到東京的機票,一下飛機,便往從小成長地方奔去,但經過幾十年的改變和建設,已不再是從前的樣貌,她找不到當年生長的房子,也看不到熟悉的街景,更別說是認識的人,最後她帶著失落的心黯然離開。


她的晚年,身體健康、衣食無虞、子孫圍繞,令人稱羨,但是她始終無法忘掉對故鄉的渴望。最終到了人生的盡頭,她選擇在台灣的東北角,離日本最近的地方落腳,遙望著她的故鄉,和她深愛的家人。


3 則留言:

  1. Dear vivi:
    想來女人還真可憐!即使是高知識水準仍然會選擇"成就大我","犧牲"似乎是女人的天生的母性
    我也只能說,新時代女性在犧牲前多愛自己一點吧~~~~

    回覆刪除
  2. 附帶一句,這張圖片真的好唯美喔~~~

    回覆刪除
  3. 原來我們都已為人可以很堅強
    其他孤獨是很悲傷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