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

新台灣人


        近幾年來,社會結構變遷,隨著中外聯姻比例的增加,與外籍配偶相關的議題受到社會各界廣泛的討論。其中較常為社會大眾所關注的話題不外乎外籍配偶的適應問題、婚姻與家庭的問題、生兒育女的問題、醫療保健相關的問題等等。與嬰幼兒保育範疇直接相關的生兒育女的問題以及醫療保健相關的問題最為大家所關切。


        大多數外籍配偶來台灣之後,承襲了中國夫婿重要的使命「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因年紀較輕受孕率高,大部份的外籍配偶婚後快速懷孕,造就部分有心的婚姻仲介業者,甚至打出「一年內包生孩子」的口號,無效包換(無疑是一種父權社會下對女性的歧視)。根據內政部衛生署近年的調查統計,每年外籍配偶(含港澳地區)所生的新生兒,佔全國出生率的百分之十點四,並且還有不斷上升的趨勢,這股潮流已不容小覷。隨著時間的流動,外籍配偶的子女早已陸續進入教育系統就學,自然衍生出「家庭教育中語言和文化落差形成之教育問題」。


        根據相關研究數據顯示,許多外籍配偶,在語言、文化等差異的衝擊下,身心承受多重的打擊。試想一個二十出頭(甚至二十不到)的年輕女子離鄉背井,隻身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在短暫的時間內,面臨結婚、生子兩項人生大事,我想承受的壓力不是一般人能夠感受的。有相關的調查顯示,大多數的外籍配偶來台之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家務勞動以及養兒育女,有部份的研究卻發現其就學子女在校出現吵架、打架、偷東西等問題行為的比例有將近一半。當子女發生行為問題時,外籍配偶該如何面對以及輔導將是一大挑戰,可是研究的結果卻發現大多數的外籍配偶對於已就學子女,在學校和教育的部分感到滿意,並不認為子女的教養方面有問題,似乎可以反映出外籍配偶對在學子女的教養,以及學校的狀況認識不清。


        此時有賴外部系統或學校機制提供服務,例如:對雙親施以親職教育,提供輔導或諮商等服務。但現實面卻顯示大多數的外籍配偶選擇詢問自己的先生或是公婆,這也是引起外籍配偶與先生或是公婆爭執的原因之一。由於大多數的外籍配偶是其子女最主要的照顧者,子女的行為表現為外籍配偶最主要成就。可見在子女教養的過程當中,外籍配偶扮演關鍵者的角色,上述的情形不得令人憂心忡忡。


        隨著地球村的概念形成,現在的世界早已是多元文化的時代,面對不同的文化應多加包容,並協助他們發展出自我的特色,以「霸權文化」、「主流思想」壓制少數、外來族群的時代已經過去。對於外籍配偶的協助不應只是侷限在外籍配偶本身,其先生、家人及子女等,都應該納入服務的體系。因此當政府有心發展提供外籍配偶服務的同時,應該思考如何減少外籍配偶參與的阻礙因素,提出相關配套措施,並鼓勵民間公益單位參與提供服務,讓外籍配偶及其子女能夠成為具有特色的「新台灣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