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齊藤 樣

西元1910,明治43年正月,天空還飄著綿綿的細雪,東京都齊藤武士的家誕生一名平凡的女嬰,卻有著不平凡的一生。


父親因病早逝,從小與母親住在娘家的她顯得成熟懂事,在家人的呵護下,接受良好的教育長大,跟同年齡的女孩相比,她的氣質優雅、談吐得宜、高貴出眾。在她二十歲的那年,認識飄洋過海到日本念建築的臺灣留學生,他們的相識是因祖父家中有房屋出租,他是他們眾多的房客之一。


起初她對於房客的他總是保持安全距離,一貫維持自己的優雅形象,但他從未放棄,持續不斷地用他的熱情將她融化,她對於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他,總是充滿著新鮮和好奇,經過一段時間,她開始接受他的追求。他們相知,進而相愛,在取得文憑的那年,她答應他的求婚。


婚後生下第一個的孩子沒多久,離家四年身為長子的他因為臺灣家人不停的召喚,再加上繼承家業的壓力,不得不離開日本,回臺灣經營百貨行。從未離開過家鄉的她擔心害怕新環境、新生活帶來的變化,更害怕離開她親愛的母親和家人。但身體向來不好的母親,過世前的一番話改變了她的想法,母親說:「婚姻是妳自己選擇的,應該忠於自己的選擇,無論如何,都不應該分隔兩地。」


於是,在家人依依不捨中,他們帶著強褓中的女兒,不知坐了多久的船,終於到達他的家鄉~台南,對於一個從小生長在東京都有人服侍習慣的大小姐而言,眼前見到的一切是如此的不同,內心的惶恐更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當她踏進他家大宅的門,進入到主廳,端坐在梨花木椅上的婆婆用她熟悉的語言說了第一句話:「從此時此刻妳踏進我們家門起,就不准再聽到妳說任何一句日本話。」當時,一句台語也不會說的她真不知該如何是好。封閉的環境,完全不能理解的語言,再加上文化的衝擊,只能在夜深人靜的夜裡,跟他傾吐。


這樣的日子不知過了多久,她漸漸的開始能用一些簡單的單字跟別人溝通,也慢慢的習慣臺灣的風俗文化,接著第二、第三個孩子相繼出生,他也開始有些改變,經常夜夜笙歌、夜不歸營,甚至將酒家女名媒正娶的帶進門。當她為這件事跟公婆討公道時,怎奈婆婆居然理直氣壯的說:「那是因為我兒子行,才有辦法娶兩個老婆。」對於受過高等教育的她來說這個答案簡直是匪夷所思,但為了孩子們只好忍耐這一切。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此時滿目瘡痍的臺灣急需營建方面人才,建築師的他因抵擋不了高薪的誘惑,參與興建「屏東軍用機場」,但聯軍的攻勢愈加猛烈,他在一波的空襲中喪生,32歲的她頓時成了無依無靠的寡婦。待處理完他的後事,堅毅的她決定帶著孩子離開婆家獨自生活,經過了幾次的家族革命,她終於如願以償。


他們住進在安平古堡巷子旁的小平房,剛開始生活困頓,所有的經濟來源只依靠他留下微薄的撫卹金,婆家對他們的生活不聞不問,深怕孩子受苦的她,只好挽起袖子替附近的大戶人家洗衣服,換取些微的金錢改善生活。


沒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並派遣船隻來臺灣接日僑返國,由於在台灣生的兩個孩子無日本國籍,無法跟她回去。此時,為了孩子,她毅然決然放棄日本國籍,改名換姓,留在台灣。因為她很清楚孩子還小,需要母親的關愛,如果她離開了,孩子勢必被送回婆家由婆婆和後母照顧,她無法想像已經失去父親,接著又失去母親的孩子們會受到何等的待遇?


她就這樣含辛茹苦的把三個孩子撫養長大,待他們都有謀生的能力後,她將辛苦存來的錢買了張到東京的機票,一下飛機,便往從小成長地方奔去,但經過幾十年的改變和建設,已不再是從前的樣貌,她找不到當年生長的房子,也看不到熟悉的街景,更別說是認識的人,最後她帶著失落的心黯然離開。


她的晚年,身體健康、衣食無虞、子孫圍繞,令人稱羨,但是她始終無法忘掉對故鄉的渴望。最終到了人生的盡頭,她選擇在台灣的東北角,離日本最近的地方落腳,遙望著她的故鄉,和她深愛的家人。


2008年5月25日 星期日

五月二十四日



        五月二十四日凌晨一點二十四分,經過兩天的陣痛,她終於生下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就在他生日的那天。


我認識她已經快八年了,當年她未滿二十,對她最初的印象平平,沒有特別的感覺,她就像ㄧ般鄰家女孩甜美親切,後來因為另一個同學的緣故,我們開始有了交集,一起吃午餐、一起討論報告、一起唱歌、逛西門町。我並不覺得我們之間的友情有什麼特別的,後來因為我個人的事件,她和另一位同學挺身保護我,沒有多說什麼,就是用她們最單薄的身體保護著我,當下,我終於了解什麼叫朋友


一早接到她傳來的喜訊,就急著想去見她、他,和他們的 baby


 帶著喜樂的心來到了醫院,剛好她下樓餵 baby。她老公喜孜孜的述說著,她是如此的堅毅,勇敢的把baby生下來,足足痛了三十幾個小時,床單都快被她抓破了,卻一直忍著痛,深怕愛她的家人心疼。最後 baby還選在他生日的凌晨誕生,他說這是他這輩子最棒的生日禮物。我好感動喔沒多久她進來了,當我一見到虛弱的她,感動的上前緊緊的抱住她,盡量忍住眼淚,不讓它落下,因為我知道如果我掉眼淚,她也會忍不住陪我一起哭。我什麼都沒說,內心洶湧澎湃,只是緊緊的抱住她,在我的心裡多希望能夠幫她承受一些痛苦,哪怕是一點點也罷!她拍拍我,笑著說:「不准哭,妳哭我也會哭喔!妳不會想把一個做月子的人弄哭吧!我真的覺得好驕傲,有這個朋友,真的好勇敢! 好棒 !印證莎翁的那一句話 :「女人,弱者;為母,則強。」


 那天,看見一個女人的蛻變,從以前那個簡單的小女孩變成百分之百的真女人。


      


 


2008年5月22日 星期四

閱讀心得~旅鼠的困境(The lemming dilemma)



         在一個盛夏的午後,為了閃躲炙熱的豔陽與友人走進一家充滿書香的咖啡座,找了個舒服的沙發,點了杯最愛的cappucino幽幽的坐著試圖放空自己,當我的視線喵到我的身旁偌大的書櫃時,一本可愛的書立即抓住我的目光,「旅鼠的困境」?第一、我不知道旅鼠是什麼動物?他們是不是跟我一樣喜歡旅行?第二、當老鼠的能有什麼困境?會比我結案報告寫不出來,又愛到處蹓躂的困境還要困境嗎?於是我挪動慵懶的身軀,伸手取下那本書…。


    我從小就愛看書,什麼書都看,當然除了課本之外,就跟大多數的人一樣 。只要有書的地方,就足以讓我待上一整天。書沒有所謂的好書或不好的書,我認為一本書只要讓人感動,能觸動你的心就是一本好書,而一本書之所以讓人感動,就在於你跟它之間是否產生共鳴?當然每個人的舊經驗不一樣,感受也不盡相同。每每在閱讀經營管理相關的書籍方面,總是讓我有一種看過不著痕跡的感受,因為對感性大於理性我來說,經營管理領域根本就是艱澀加上難懂。這本書之所以吸引我的原因在於作者撰寫的方式是以寓言的方式呈現,搭配幽默又有趣的插畫和旁白,讓我這個童心未泯的大孩子很快的融入故事情境當中,不但解答我很多人生的問題,並且學到組織學習觀念的自我超越。「寓言」確實是自古以來人類學習及流傳智慧的最佳方式之一。


    旅鼠的困境主要在介紹願景及自我超越。故事中每隻旅鼠都必須從很高的懸崖跳下,旅鼠群們都認為,這樣的行為是正常的。旅鼠們從來沒有想過為什麼?但是,牠們還是這樣做。最後,從一隻旅鼠開始,引起一些旅鼠透過不斷地自問:到底我要什麼?我是誰?為什麼我在這裡?一連串對生命探索的問題,找到真正的願景而自我超越,跳脫集體跳崖自殺的宿命。


到底我要什麼?我是誰?為什麼我存在?我活著的目的是什麼?我期望過怎樣的生活?這一連串對生命探索的問題,有些人活的大半輩子,卻從來想過這些問題。這些問題裡面蘊藏許多的能量,當你反思過這些問題,你將會發現你的內在開始發生一些有趣的改變。


    在這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中,一隻叫做愛咪的旅鼠,她與其他旅鼠不一樣,她察覺到自己的使命及願景,並違抗旅鼠們長久以來集體跳崖的衝動。但是,愛咪不單只是抗拒傳統,為了反對而反對,而是透過不斷的問"為什麼",最後做出令人驚訝的自我選擇,她激發其他旅鼠對本身使命的意識,並追求他們個人和集體最深層的目標和願景。這簡單的故事所蘊含的意義包括:成為自己生活中的領導者,以及與其他人分享願景所代表的意義,也提供人們反思和團隊討論的問題。


作者透過這群可愛的旅鼠,所傳遞的中心思想就是組織學習中的自我超越。組織學習中自我超越的關鍵即是「自我察覺」的演進過程,可以讓我們為個人或組織創造出新的可能性。我認為如果沒有自我察覺,就很難發展出自我超越。在故事中,作者將跳懸崖比喻為自我超越。所謂自我超越,是以一種較為經濟的方式,持續創造生命中想要的結果。自我超越的實踐者,經常會釐清他們的一些感覺,包括自己對世界的獨特貢獻、持續成長,而且有意無意地創造出一些可以提升世界和其他人的成果。但是難懂的宣示性語言往往無法抓住組織為什麼存在的本質,甚至,它們通常沒辦法和員工的想法和期望連結,因此淪為空談。因此,現在組織的領導者努力更深一層釐清組織及個人存在的理由,同時,一種新的覺察也出現,只有看到組織願景與個人最關心的事物連結而且一致時,大家才會全心認同組織的願景並一起投入。對組織來說,自我超越不單只是個人的事情,也是攸關領導力的議題,領導者啟發人們探索自己的使命,並且建立有助於實踐自我超越的環境,藉加強組織使命與個人使命之間的一致性。


 《旅鼠的困境》主要在說明自我察覺的兩種情境──使命和願景,它們是自我超越的中心議題,這兩者彼此雖緊密連結,但有些重要而不同的區別,分別描述如下:


1            使命


1、回答這個問題,「我為何而存在?」


2、鼓勵探索的過程:隨著時間揭開並逐步展現你的生命狀態。


3、是持久的:在你生命中維持不變的東西


  使命不是你創造的東西,它將會成為把綜效(synergy)帶進你生命(包含你的願景)中所有領域的基本元素,它是你生活的核心。


2            願景


                1、回答這個問題:「我想要創造什麼?」


2、觸發行動,一種想像、發現及設計的過程;是你選擇讓它存在的一件事。


3、是變動的,你可以在你生命的課題中,追求許多不同的願景。


    當使命和願景一旦整合,就產生相乘的效果,並發揮無比的威力,因為它會讓決策變得更為清晰,而正確的途徑就會自然顯現。當在追求願景時,一定要很誠實且持續地評估現況。持續發掘隱藏在信念中的負面效應,並且必須承認它為現狀的一部份,藉此對抗這些造成重大打擊所產生的效應。有些人始終能以最省力的方式持續創造出一生中想要的結果,這些人所做的,無非是遵循阻力最小之路,亦即自我超越之路,就是要突破自我抗拒的限制結構,就要建立全新的結構,此結構會自然引導我們走向我們的目標。


    人類活在世界上無時無刻都在面臨選擇,是不是要買這件衣服?藍色好還是紅色好?是不是要繼續升學?是不是該結婚了?是不是該換個工作?但是,多數人卻為選擇所苦惱。有些時候,你還會發現,有些問題跟隨著前人的步伐(像是過了適婚年齡的人,有時會為了年齡到了而結婚),比思考問題容易多了。但是,真的跟著別人的步伐走就能夠比較輕鬆愉快嗎?如果只是人云己云的被做決定,未曾經過一番思考,想必之後容易後悔,因為那可能不是你真的想要的。自己做決定或許不容易,除了需要承擔結果的勇氣、持續自我反思以及堅持到底的精神。我想人類與動物最大的不同在於人類有思想,因為有思想,所以在面對事情時,才會不斷的問"為什麼"。而"為什麼"這三個字就是問題的根源,只有思考能力的人類才會問"為什麼",也能透過不斷的問"為什麼",自我察覺,逐漸將問題釐清,並發展出自我的使命和願景。如此一來,人的一生活得才有意義,不是嗎?


作者:大衛.哈欽斯(David Hutchens)            出版:天下文化


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

迷路風情




 對於方向感極差的我,迷路是常有的事,到一個新的地方,總要有人帶路三次以上,才有辦法自己去(但並不擔保被帶了三次之後,就不會再走錯路)。但迷路的我總是處之泰然(可能因為我太常迷路了,所以習慣了),然後慢慢的找尋正確的出路。


經常被別人嘲笑路痴,我從來不以為意,因為常因走錯路而有意外的發現,這是身為路痴的我不為人知的小幸福。因為迷路,發現離家不遠的地方居然有一排開得火紅的木棉花;因為迷路,發現巷子裡的美食;因為迷路,認識一個一輩子的朋友;因為迷路,找到理想中的書店;因為迷路,發現擁擠的都市裡別緻的建築物。除了生長的家園之外,為了徹底體驗迷路風情,每次出國都堅持不跟團,全程自助旅行,背著背包,帶著地圖,仍然經常迷路,卻甘之如飴。


 


 在所有迷路的經驗中,最令人難以忘懷的城市應該非巴黎莫屬。無論你怎麼迷路,都覺得美,從不同的角度看這個城市,都讓人驚艷,一點也不覺得身處迷路的危機,反倒非常地享受迷路的風情。你會發現這個城市不同的樣貌,時而古典,時而現代,有時充滿活力,有時又展現內斂、沈穩。由於巴黎人的冷漠是舉世皆知的,不會有人關心你是否迷路,讓我更能盡情享受,而沒有壓力。還有一點很有趣就是在這個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艾菲爾鐵塔的身影,像是守護著我,告訴我~「喂!妳還在巴黎,妳沒有迷路喔!」


 


 除了令人讚嘆的巴黎,幕尼黑也是個很特別的城市,當你一個人蹲在路邊(因為走久了,腳會很痠)看地圖(其實在享受迷路),就會有長得很和善的人過來問你,「你要去哪裡?需要幫忙嗎?」接著,他們會跟你一起蹲在路邊研究地圖,用嚴肅的表情、嚴謹的態度和有限的英文單字告訴你,你該何去何從。面對他們的認真和仁慈,迷路變成了罪過。


 


 跟幕尼黑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英國的倫敦,也算是很友善的城市之一,但表現的方式有點不同,當男士們眼見一名一百五十多公分的小女子扛重達20多公斤行李在underground爬樓梯找轉車的站,一定會有所謂的英國紳士上前,很有禮貌詢問妳:「請問我有幫妳提行李的榮幸嗎?]「有,當然有。」(手快斷的我眼眶裡含著感動的眼淚,心裡OS~早知道有人扛行李,就該買特價的Wedgwood古瓷杯組和Harrod’s的那隻大泰迪熊)接下來,紳士將護送你到你指定的地點,彬彬有禮的祝福你~有個美好的一天。


 


 既然提到友善的城市,就不得不提提與上述不同的、特別的城市。如果要我說出一個迷路時最擔心的城市,那應該是義大利的城市~代表城市像是佛羅倫斯、米蘭等。沿途風景不美嗎?人民不友善嗎?不~~只是深怕在迷路的同時被義大利男人那迷濛的雙眼所魅惑,再加上動聽但聽不懂的義大利文,除了找不到路之外,肯定也找不回自己。


 


 迷路最大的敵人就是~時間,時間是扼殺你享受迷路風情的頭號兇手,試想下列狀況~就要趕不上最後一班到Youth hostel的電車了;再五分鐘歌劇就要開演了。除此此外,過重的行李也會阻礙你迷路的自由,如果身上扛著重達20公斤以上的行李,唯一的念頭應該是希望快快找到地方落腳吧。 如果時間允許,兩手空空,建議你也不妨讓自己迷路,也許你也會有不同的新發現喔!~


 


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

地震有感



        每次只要碰到有感地震,無論大小,我總是連奔帶跑的跳到你的懷裡,說:「我好怕。」你總是笑著說:「喂!你很膽小耶!地震有那麼可怕嗎?真的大地震發生,跑得在快也來不及。」此時,在你懷裡的我沈默不語。


        上禮拜的7.6級四川大地震,震驚了全世界,也震碎了無數人的心。但一向不太關心彼岸的我總覺得事不關己,也不太留意相關新聞,只知道死傷慘重。直到地震發生的第六天,因工作需求,被要求上網搜尋一張四川大地震的照片檔,從中央新聞社瀏覽到BBC,找尋照片的過程中,從內地傳出來的照片,一張張活生生、血淋淋的真實故事在我的眼前展開,令人震懾,忍不住紅了眼眶,照片中的人們承受的正是生離死別的苦楚。活著的人在找生死不明的人,等待著最後的一線希望,眼神中充滿著茫然惶恐。活著的人告別死去的人,面對突如其來的別離,無法自己。 這時,死亡似乎是一種解脫,痛苦只留給活著的人,所有人性中最脆弱的那一面展露無疑。


         對我而言,最最讓人心痛、無法承受的莫過於不能一起生,或不能一起死。我不怕地震,因為我知道怕也沒有用,該來的還是會來,那是我們無法預知,更無法掌控的。我也不怕死,因為每個人最終都一定會死,死亡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 我只怕離別的痛苦,如果你能陪在我身邊,無論生或死,我都會很勇敢的,因為有你,我會很安心。就怕地震來臨的剎那,我不在你身邊,從此我們將會有不同的命運,無論最後痛苦是留給你或是我,我都一樣不忍,不忍我們其中一個人受生離死別的折磨。


      所以下次再有地震,你不可以再笑我膽小了,因為那是我愛你的方式之一。


2008年5月14日 星期三

後現代外遇



        外遇對於後現代的我們而言,應該是個再也熟悉不過的名詞,無時無刻發生在我們的週遭,一齣齣外遇的戲碼不斷的上演。每個人總能說出幾個身邊親朋好友(或是自己)的外遇故事。當然我也不例外...以下是本人根據週遭親友的真人真事發展出的推論,當然不代表本人的行為和立場。


        在討論外遇之前,首先給"後現代的外遇"一詞定義,第一、外遇必須一方有婚姻關係,始以稱之。第二、事情的發生必須是兩情相悅~可能是一對曠男怨女,也可以是同志之愛,性別不限,年齡不拘,只要兩個都是"人"即可。第三、時間不論長短~只要是曾經擁有,不需要天長地久。以上是我認為的構成外遇的基本要素。


         後現代的外遇模式最大的特色在於,新思潮、新時代概念的融入。像是性別平等的概念,以往外遇幾乎是男人的專利,但在後現代女人有後來居上之勢。實踐所謂的性別平等,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也能做。此外重視平等的人權和個人的自由,以往被外遇的對象總是多無奈,並且死心塌地的、安分守己地扮演好被外遇的對象,在後現代已不復存在,依循的不再是社會道德,而是彼此間協議的遊戲規則。


         接下來就本人所觀察的後現代外遇,將外遇的特性分述如下:


        首先,必須具有科學家精神,何謂科學家的精神?即"膽大心細"~如果沒有超越一般人的膽識是無法達成的。因為就投資報酬率的觀點來看,"外遇"絕對是划不來的,所承擔的風險,絕對大於所得的報酬。再來就是心細,不夠細心就等著被抓包,吃不完兜著走,小則花錢消災,大則身敗名裂,家破人亡。所以必須培養出非常人的謹慎、仔細,像是留意周遭環境(人事物)、注意車上是否留有不該有的物品、身上是否有不該有的味道或印記、銷毀相關的物證(例如;發票、收據、簡訊等等)。簡言之,科學家精神~膽大心細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藝高人膽大"啦!


        除了科學家的精神之外,還必須具備研究的精神。何謂研究?研究是一套完整的科學性歷程,透過不斷的搜尋,找到答案。 隨著高科技時代的來臨,後現代的外遇必須依靠相關科技產品才能達成,最廣泛利用的硬體就是~手機、電腦等,包括訊息傳遞接收等。在軟體的部分就更廣泛了,因此研究相關硬體和軟體的使用變成一門重要的課題。如果能善加利用,絕對能讓你,走過~但不留下痕跡!舉例來說,可以利用網路發送手機短訊,讓你的另一半絕對查不出來發短訊的來源。真是所謂~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最後必須具備的就是探險家的精神,什麼是探險家的精神?簡單來說就是必須具備冒險、探索的挑戰精神,因為外遇的本質是流動的,變動性高的。過程是瞬息萬變的,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唯有探險的精神才有辦法面對突如其來地的轉變。


未完待續~


 


 


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

新台灣人


        近幾年來,社會結構變遷,隨著中外聯姻比例的增加,與外籍配偶相關的議題受到社會各界廣泛的討論。其中較常為社會大眾所關注的話題不外乎外籍配偶的適應問題、婚姻與家庭的問題、生兒育女的問題、醫療保健相關的問題等等。與嬰幼兒保育範疇直接相關的生兒育女的問題以及醫療保健相關的問題最為大家所關切。


        大多數外籍配偶來台灣之後,承襲了中國夫婿重要的使命「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因年紀較輕受孕率高,大部份的外籍配偶婚後快速懷孕,造就部分有心的婚姻仲介業者,甚至打出「一年內包生孩子」的口號,無效包換(無疑是一種父權社會下對女性的歧視)。根據內政部衛生署近年的調查統計,每年外籍配偶(含港澳地區)所生的新生兒,佔全國出生率的百分之十點四,並且還有不斷上升的趨勢,這股潮流已不容小覷。隨著時間的流動,外籍配偶的子女早已陸續進入教育系統就學,自然衍生出「家庭教育中語言和文化落差形成之教育問題」。


        根據相關研究數據顯示,許多外籍配偶,在語言、文化等差異的衝擊下,身心承受多重的打擊。試想一個二十出頭(甚至二十不到)的年輕女子離鄉背井,隻身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在短暫的時間內,面臨結婚、生子兩項人生大事,我想承受的壓力不是一般人能夠感受的。有相關的調查顯示,大多數的外籍配偶來台之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家務勞動以及養兒育女,有部份的研究卻發現其就學子女在校出現吵架、打架、偷東西等問題行為的比例有將近一半。當子女發生行為問題時,外籍配偶該如何面對以及輔導將是一大挑戰,可是研究的結果卻發現大多數的外籍配偶對於已就學子女,在學校和教育的部分感到滿意,並不認為子女的教養方面有問題,似乎可以反映出外籍配偶對在學子女的教養,以及學校的狀況認識不清。


        此時有賴外部系統或學校機制提供服務,例如:對雙親施以親職教育,提供輔導或諮商等服務。但現實面卻顯示大多數的外籍配偶選擇詢問自己的先生或是公婆,這也是引起外籍配偶與先生或是公婆爭執的原因之一。由於大多數的外籍配偶是其子女最主要的照顧者,子女的行為表現為外籍配偶最主要成就。可見在子女教養的過程當中,外籍配偶扮演關鍵者的角色,上述的情形不得令人憂心忡忡。


        隨著地球村的概念形成,現在的世界早已是多元文化的時代,面對不同的文化應多加包容,並協助他們發展出自我的特色,以「霸權文化」、「主流思想」壓制少數、外來族群的時代已經過去。對於外籍配偶的協助不應只是侷限在外籍配偶本身,其先生、家人及子女等,都應該納入服務的體系。因此當政府有心發展提供外籍配偶服務的同時,應該思考如何減少外籍配偶參與的阻礙因素,提出相關配套措施,並鼓勵民間公益單位參與提供服務,讓外籍配偶及其子女能夠成為具有特色的「新台灣人」。


閱讀心得~小學四年級定終生


        今年過年期間讀了一本書叫做小學四年級定終生(世茂出版社),為什麼要讀這本書?因為這那一陣子在坊間經常看到教家長如何指導孩子學業的書(而且都是暢銷書),無巧不巧的是都將定終生的年齡定在小學四年級(或是10歲),也因此引起我的興趣,是巧合還是真的有所謂的學習關鍵期嗎?


        我很認真的研讀,並將整本書做成筆記後(過年比較有時間啦!),深深的感受到為人父母的壓力,孩子的成就必須靠父母的因為大部份的學習方式還是需要父母幫忙。最後我的感想是~要孩子強,首先家長要先下功夫才行,至於孩子會不會出人頭地?就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筆記內容分享如下:


壹、一生的成績,決定於小學四年級


ㄧ、最重要的時期~小學四年級


1.四年級是不安開始。


 2.開始對讀書感到負擔~內容變難,深度變深;開始接觸抽象與邏輯的學習;腦部科學,第三階段(12歲左右結束)受到周遭環境顯著影響,神經突觸停止繼續連結。


二、有基礎實力的自然會讀書家長重視輸出(output)過於輸入(input);過早學習。


1.基礎實力三要素~耐心、專注力、熱情。


2.讀書的基礎實力=(理解力+思考力+表達力)*( 耐心+專注力+熱情 )


 貳、培養優等生的家庭學習指導法


ㄧ、媽媽是經紀人


 1.每天至少陪孩子半小時


2.訂下目標讓孩子實踐


3.培養孩子自己找資料


 4.培養能持續一年的恆心


二、寫日記


1.仔細思考一件事並寫出心得


2.寫日記是訓練思考力與表達力最佳的方法。


 3.從孩子自己的想法中尋找題材


 4.讓孩子用各種不同的形式寫日記~圖畫、漫畫、書信、詩、調查報告、遊記、讀後感、童話等。


 三、愛閱讀


1.習慣閱讀的階段~出生即開始培養。


2.看書想像的階段~間接體驗、觀察世界,轉換成想像力與思考力。


 3.讀書給孩子的階段~父母的情緒;童心;陪伴聽CD;反覆聽同一故事(3-5歲)。


 4.親子共讀的階段~已識字仍須耐心陪讀。


5.獨立閱讀的階段~發現獨自閱讀的樂趣;善用圖書資源。


 *指導孩子閱讀的注意事項


1.廣泛閱讀~利用圖書館。


 2.絕對不可勉強~重點在培養思考力。


3.不要試圖確認成果~反效果。


4.家中備齊必要的書~百科全書、科學書籍、歷史書籍等。


 5.重要的是持續的熱情


 6.在進到下一階段時要慎重


四、優等生的第一步從閱讀開始


*培養閱讀習慣記錄表~營造閱讀環境


1.寫書名


2.寫下讀過的書目錄及簡單的讀後感


3.整理有趣部份的內容


 4.整理全文概要


5.尋找文章主題


 6.進行評論~站在主角的立場寫出文章


 7.用各種不同形式寫寫看~內容相似的經驗、故事的續集、對照重寫等


 *從小養成閱讀寫作的習慣,培養理解力、思考力、表達力。


五、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1.寫功課是學習第一順位~放學回來先引導寫功課


 2.父母只給方向,功課要自己寫~無論如何賴皮,都不能幫忙,父母扮演輔導的角色。


3.寫功課與找資料,讓孩子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作業的目標是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4.何處找資料?徹底透過課本~精讀課本;利用圖書館~按科目分類;書店~留意新的輔助教材;雜誌~各專門雜誌;報紙~剪下照片、圖片、圖表等按百科全書的領域收集;觀光導覽手冊~平日收集;拍照。


六、整理筆記,儲藏寶藏 *整理筆記的技術


 1.將老師授課內容整理成筆記~幫助孩子快速進入狀況。


2.整理學習目標~單元前的學習目標,目標和內容整理後用自己的意思寫出來。


3.用自己的方式整理~一目了然。


 *記錄答題錯誤的筆記


*計算紙也要整理與保管~將紙分成數等分,一格只寫一個計算過程,便於檢視,也較不會抄錯。


*製作專屬的辭彙集~查字典,整理不懂的辭彙。


 七、國語是思考力的泉源~國語的涵蓋範圍廣,需要花時間。溝通的過程涵蓋聽、分析和說。


*聆聽~ 1.首先要能夠放開心接納別人的意見,專注傾聽完對方的想法。


 2.凡是下結論前,定要先聽完,在聽時,切忌急著下判斷。


 3.整合重要事項也是聆聽的一部份。


4.聆聽時注意對方的表情、語調和動作。


 5.強調聆聽態度的重要性和正確心態。


 *說話~目的在於在限定時間內將自己的想法用簡單明白的方式,有系統、邏輯的傳遞給他人。平日即可練習,定主題,發表正反意見。


 *讀和寫~大量閱讀、寫日記。


 *整理並建檔文章總類(記述文、說明文、應用文、論說文、遊記、童話、新詩等)的定義、特點、結構等等,很快便能掌握宗旨。


 八、數學是一切學習的基礎~解題的重要性在於過程中培養邏輯思考力。目的在於使用思考力以培養解決綜合性問題的能力。


 1.數學是環環相扣的學習~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紮實基礎,按部就班學習,專心看懂題目,計算迅速確實。


2.斷掉的環節要趕快補救~檢視四則運算有問題的部份,直接補強,熟練計算技巧。


3.解題前,要先了解概念與原則~理解數學問題,並將其數式化,跳脫數學就是計算的概念。


 4.解決各種問題以培養實力~選擇適合自己程度的問題、應用題要分段閱讀、集合問題製作專屬問題集。


 5.理解原理、解題、檢核程度、找出錯誤的關鍵。


*基礎差的高年級生~ 從頭確實理解數學的概念和原理,並培養計算能力。


 1.磨練計算力基礎的階段~找出不足的部份,集中練習。


 2.解應用題的階段~文字理解力不足,讀數學相關書籍,整理其中辭彙。


九、背起書包學社會~社會科是螺旋形的學習,以自己為原點出發,往外全世界擴散。


 1.著重實際體驗~百聞不如一見。


 2.主題學習旅行~出發前須作好充分準備和閱讀相關知識、旅行的方式學習、圖畫日記。


 3.閱讀相關教材、徹底讀通教科書、參考書、背誦、重點筆記本、寫評量、答錯的記錄在錯誤筆記本。


 十、讓思考力裝上翅膀的自然科~分門別類的深入學習,切身最相關的科目。


1.多觀察多感受是自然科的學習捷徑~ 多閱讀以累積科學常識。


 2.準備自然科的教具


 3.按部就班征服自然科~閱讀相關教材並收集資料、研讀教科書、集中研讀參考書、整理自然科學專有名詞、將重點內容整理到筆記本、閱讀學習目標並用自己的話回答、作題目確認實力、答錯的記錄在錯誤筆記本。


十ㄧ、英文不是死背,靠練習


*英語萬能的社會~


1.讓孩子對英語有興趣,擁有基本溝通能力


 2.對日常生活與一般話題能理解


 3.理解國外各種新知,並養成活用的資訊能力。


 *關於英語學習環境~必須花時間練習、英語非母語而是外國語(EFL)


1.首先要有興趣~小學的英語教育重點在引起興趣、培養溝通的基本能力


2.實力可從閱讀累積~透過書本的間接體驗、擴大辭彙量、辭彙練習、聽越多越好、利用聽力教材練習聽和說。


3.文法~是了解英語的輔助工具、須等具有一定程度的英語駕馭力再學、透過大量的閱讀接觸句子,進而了解文法。


參、培養孩子的基礎學力


ㄧ、構築孩子的夢想~鼓勵孩子有夢想


 1.從有興趣的事物著手


2.讓孩子了解各行各業


3.不跟別人比,只跟自己比


 4.稱讚能帶給孩子自信與成就感


 二、打造樂於學習的孩子


1.熱愛知識的孩子~養成習慣最好的方法是每天訂下計畫並實踐。


2.製作每日計畫並加以實踐~首先須先決定每天學習的優先順序,針對個別孩子,貫徹計畫的意志力,找出阻礙孩子學習的因素。


 *實踐每日計畫的四項原則


 1.訂下學習的優先順序~建議將要讀的書依序堆左邊,每讀完就放到右邊。


2.不要規定時間,而要規定份量


3.務必進行確認


4.依照實踐的結果給予獎勵


 三、創造適合學習的環境電視會妨礙孩子專心、剝奪孩子的思考力、視覺毒品、看電視的時間可說是讓頭腦停止活動的時間、看電視與成人上癮症(煙、酒、毒)呈正相關。美國小兒科學會(AAP)孩子每天不可看超過兩小時的電視,特別是兩歲以下最好遠離電視。


 四、品性好的孩子更會讀書


1.行為矯正的重要~父母的職責


 2.與其叫孩子好好讀書,不如叫他好好做人~培養成為善良的人


3.能量保存法則適用於教育~太陽將光轉化為物質,又將物質轉化為熱能的過程。


給新手媽媽



        最近這半年因為工作之故,必須經常面對孕婦,並與她們有一段不算短的相處時間。這一群準媽媽,百分之七十是新手媽媽(生頭胎的意思),平均年齡約為三十二歲,她們最常會問的問題如下:


第一、那家作月子中心最好 ?我該注意些什麼?(隨著時代變遷,到作月子中心變成都會媽媽作月子的首選。)


第二、我不知道能不能餵母奶?(通常會這樣問,就表示她有意願想餵,但擔心沒有奶?或寶寶不會吸?) 綜合上述的問題,提出幾點建議給準媽媽們~


        第一、坐月子中心良莠不齊, 最好先搜尋相關資料 ,一般列入參考的項目包括,醫護人員照顧媽媽和寶寶的比例、收費標準、住宿設備、托嬰服務品質、醫療照顧、地點交通等等,重點是一定要親自洽詢了解,畢竟是屬於個人化的需求,千萬不要道聽途說或相信廣告,建議一定要多方評估後再做決定,再者立案也是重要的指標之一。價格方面可以參考各地衛生局訂的產後護理機構收費上限。最後做決定時,一定要與坐月子中心訂定契約(衛生署修定之產後護理機構定型化契約),以保障雙方的權益。


        第二 、有關哺餵母乳的問題,推薦兩本書如下~


一、母乳最好(新手父母出版社),作者為台中榮總小兒科陳昭惠醫師,是台灣推廣母乳運動的重要人物。本書從醫學的角度,收錄最新的母乳知識,以簡明、易懂的方式,配合照片與插圖,完整分析成功哺餵母乳的最有效方法。內容包括:



《認知篇》餵母奶的好處,奶水分泌的祕密。



《行動篇》從懷孕期該做的準備、產檯初體驗、剖腹產如何餵奶?



《營養篇》母親如何增加營養?促進奶水?及添加副食品的原則。



《挑戰篇》寶寶不吸奶怎麼辦?如何離奶?



《特殊寶寶篇》早產、唇顎裂、黃疸及過敏兒如何餵母乳?



《疑問篇》什麼狀況不能餵奶?常見乳房疾病?上班族如何餵奶?



《分享篇》來自美國、日本、荷蘭和台灣的母乳媽媽現身說法,分享第一手資訊。建議每位孕婦、新手父母必備的一本書。


二、哺乳全書(新手父母出版社),是一位美國小兒科醫師和他的助產士妻子合著的,以提倡母乳哺育新生兒的專書,從母子的生理、心理層面,並根據科學的實驗證明,母乳的不可取代性。內容包括:


《 為何餵母乳?》為什麼母乳最好,對寶寶、媽媽的好處。


《如何餵母乳?》開始哺乳,關心的哺乳問題等。


《哺乳有助健康》哺乳期的營養與健康、用藥,常見的哺乳問題等。


《現代的哺乳方式》,相關產品消費指南,職業婦女的哺乳祕訣,夜間哺乳、爸爸的角色等。


《哺乳的特殊情況》情況特殊的寶寶,哺乳甘苦談 ,學步兒的哺乳和離乳等。本書實際指導新手媽媽如何順利展開哺乳,並詳盡說明哺乳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以及最佳的處理方式,是有志以母乳親自哺餵寶寶的媽媽不可或缺的經典之作。 


        此外, 溫柔生產(新自然主義出版)也是我個人認為很棒的一本書,非常適合準媽媽閱讀。 本書是由「全球婦嬰健康協會」的創始人芭芭拉.哈波(Barbara Harper)所著。作者以一位自然生產倡導者、護士、助產師和三位孩子的母親來向即將成為父母的人詳細解說,美國醫療系統內可能有的婦產選擇及如何為自己計劃一個更以家庭為中心的生產經驗。 內容包括:


(一)介紹多種自然生產方式,提供女性多元選擇,重新掌握自己的身體自主權。



(二)揭露生產醫療化的迷思,讓產婦不再對生產感到恐懼。



(三)文字淺顯易懂,讓讀者輕易了解艱澀的醫學名詞,並獲得婦產醫療基本知識,可以和醫師充分溝  通、討論。



(四)立基於作者豐富的親身經歷,並援引全球各地的實例,極具說服力。



(五)介紹全球各地婦產醫療的現狀及變革,讓本地讀者了解發展趨勢,並審視自身現狀。


 這本書是為懷孕的準父母所寫,讓準父母更了解婦產醫療的相關知識與各種婦產醫療服務的優點與缺點,父母在被充分告知的狀況下,便能對自己的孕前產檢、產程和生產有更多了解,從而做出最合適自己的決定。


2008年5月1日 星期四

婚姻禁不起距離的考驗

       五年級中段班的她,在回國三年後就通過副教授升等,這個月忽然提出留職停薪的申請,讓大家都非常訝異。一向教學認真,努力做研究的她,是大家心目中最佳的下一屆系主任人選,怎可能忽然說放棄?


        她來自一個平凡的家庭,父親是地方上的小公務員,母親是全職的家庭主婦,在家張羅四個孩子,她是家中的長女,從小就深刻感受家庭的壓力,從不讓父母親擔心。國中學業成績優秀的她在老師的建議下就讀師院,父母親也認為當小學老師對女人來講是很不錯的職業,工作穩定,婚後可以照顧家庭,有退休金,更何況畢業後就保證就業,乖巧的她接受大人的安排,專科畢業後,她進入台北市郊區的小學任教,日子過得平凡簡單,直到她認識她的另一半~一個外型英俊瀟灑,家境小康,任職於外交部的年輕男子。他們的相遇,像是一齣美麗的偶像劇,接著他們談了一段浪漫的戀愛,在確定彼此深愛對方後,決定結婚。


       婚後第二年,他通過申請來到德國攻讀碩士, 於是她跟著他一起來到那個陌生的國度,語言不通加上沒有朋友,每天忙適應新生活的他讓她過了一段孤獨的日子。在他的建議下,她進入當地的大學學習德語,並開始思考接下來的人生該如何安排。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她進入當地的大學修學分,在師長和同學的鼓勵下,對語言有天分的她,花比一般人還多的時間準備申請入學考試,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讓她順利通過碩士班的入學考試,於是她一邊帶孩子,一邊攻讀碩士。此時,他已完成學業,回台灣服務。認真用功的她經由教授的推薦下進入博士班,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學位。獲得博士文憑後追隨著他的腳步回台灣,並在一所公立的大學任教。因為她知道,此時她們的婚姻無法讓距離考驗。


        他們的婚姻似乎聚少離多,因工作之故,他必須外派奧地利兩年。此時,她準備提副教授升等,正在猶豫不決時,他以孩子的就學和適應為重要考量,要求單身上任。她雖然猶豫不安,但也沒有更好的選擇,於是她成為所謂廣義的單親,獨自一個人在台灣撫養他們的孩子。 第一年的暑假,他帶著愉快的心情回來了,雖然相聚只有短短的一個禮拜,但一切似乎像新婚一樣甜蜜,他陪她看她想看的片子,一起上陽明山踏青,在海灘上留下足跡。時間匆匆,他離開了。她心裡暗自高興,認為他們已經通過了考驗。


       辛苦而漫長的等待,終於盼到他回台灣的日子,她滿心期待他們終於可以一家團聚。剛開始生活是甜蜜的,雖然有時會因生活方式的不同而起爭執,卻不足以摧毀她對他的感情。但事情似乎沒有想像的簡單,不到一個月,他神祕的一舉一動讓她陷入無底的深淵。原來,他在奧地利有同居的女友,現在他離開了,心似乎還停留在那裡。 經過了無數的溝通、爭執、眼淚,最後她原諒了他,因為在他最孤單寂寞時,她無法陪伴在他的身邊,這個她愛的男人是需要女人的。明年他將派駐俄羅斯,這次無論如何,就算放棄現在擁有的一切,她都要跟著他,因為她很清楚,婚姻是禁不起距離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