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前 跟我一樣喜愛閱讀的辰豆借我這本書
光看封面就覺得很有趣
沒錯 人類真的是什麼都能吃
這本書有別於坊間介紹吃的書
它不是告訴你那個最好吃 也不是告訴你要如何吃
作者是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去看人類為什麼會吃那些食物(食物偏好)
還有為什麼不吃那些食物 以及其中文化的演進
身為人類學家的作者服膺文化相對主義
擺脫文化間的差異及偏好 以超然的立場看不同種族的飲食文化
說明食物偏好是沒有優劣 文明與否 關鍵就只是效率
書中引述很多研究的結果和參考文獻
先以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問題作為opening
再帶入此篇的主題
但是書寫的方式卻輕鬆易懂 不像學術性文章的用語艱澀難懂
絕對是消磨長假的最佳用書
此書的內容包括
1適於思索還是適用食用?食物在滋養集體的心智之前,必須先填飽集體的胃。
說明這個世界飲食文化的多樣性,主流意見的盲點,和從營養與生態的觀點來看食物偏好
2肉食渴望~肉食渴望既可以是一種促進合諧的力量,也可以是一種引起分裂的力量。
肉在人類飲食文化中的地位,各種社會文化的肉食偏好,和靈長類動物的肉食行為,以及營養學上的證據,熱量和蛋白質的問題,還有纖維的營養價值,近代的脂肪和膽固醇問題,肥肉的重要性及其歷史中的意義,飲食文化、社會變遷與肉食的污名化。
3聖牛之謎~印度教防止吃牛肉耗費能源、撕裂社會的飲食習慣出現。
宗教崇拜與政治象徵,社會與經濟的外在限制,佛教的興起,印度教興起,更好的農耕體制與宗教教義,無用之牛的經濟價值與處理方式、社會價值,動物收容所,環境變遷才是問題所在。
4討厭的豬~四大宗教最重要的飲食好惡,正好構成營養和生態上有利的成本效益,有益於信眾福祉。
反芻和偶蹄:聖經中適於食用之準則,中東地區的養豬史,對偶蹄準則的檢討,神學、營養、生態與以色列人的飲食,中東各地的豬肉禁忌並非偶然。
5吃馬肉的習慣~適於販售可能扮演著與適於食用一樣顯著的角色。
捕獵與馴化的時代,農業文明與戰爭的需要,宗教亦不免戰爭考量,歐洲社會底層的食馬行為,十八世紀法國馬肉革命及發展,美國的情形。
6神聖的美國牛肉~有些飲食習慣已經牢不可破。
早期的肉食來源,豬肉曾經是美國人的最愛,南北差異,牛肉的崛起和消長,生產和消費方式的改變,速食業者與聯邦法規的推波助瀾,牛肉生產商的政治勢力。
7嗜乳者與厭乳者
鮮乳神話,乳糖不耐症的發現,生理能力的喪失,鈣質的流失,人的膚色與動物的乳汁,挑戰與回應,中國人不喝鮮乳的其他原因。
8小東西
黑猩猩的啟示,文明世界的食蟲行為,營養與衛生問題,覓食的邏輯,視若無睹的理由,一枝獨秀的條件,生態環境。
9狗、貓、野狗及其他動物
寵物、畜牲與食物,狗在不同文化中的角色,波里尼亞三大族群的人狗關係,北美洲原住民的人狗關係,澳洲野狗的無用迷思,當今寵物的兩大功能。
10吃人
喪葬層面的食人行為,戰爭層面的食人行為,戰爭性食人行為的本益評估,部落、國家與戰爭性食人行為,大洋洲各族實例,唯一的食人帝國,阿茲提克帝國食人的理由。
11吃得更好
印度婦女的食物禁忌與營養狀況,馬來人漁村的情形,乾眼症的營養問題。
書籍介紹
作者 Marvin Harris
譯者 葉舒憲 戶曉輝
出版社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0/12/17
簡介
從吃牛、吃狗到吃人
從文化、營養到生態
展開縱貫古今、橫跨全球的飲食知性之旅
讓你對吃的想法從此改觀
談吃不是美食家的專利
且看人類學家如何為你解開食物的文化之謎
人類幾乎無所不吃,覓食、獵食及生產食物的手段,也是獨步全球。可是人是如何辨別吃這個好?吃那個不好?是因為宗教?是因為口味?還是因為價格?看似單純的「吃」與「不吃」,在人類學家好奇的探索下,為我們揭露了令人驚嘆的謎底,給你種種意想不到的答案。
書籍資料
取自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1669199970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