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ord’s
從英國回來後一直無法忘卻那裡的生活
因為想念 思念 懷念開始在生活的每個角落企圖尋找英國的影子
想要從中獲得一絲絲的慰藉
因此 逛英國商店成為我最大的享受
撇開高級名牌來說 其實想要的是生活的感覺
平日會在台北街頭body shop oots買沐浴用品
新光三越”逛逛” Harrord’s小小的專櫃
wedgwood”看看”最愛的白玉浮雕
假日開車到大老遠的內壢逛Tesco(已換手經營多年)
這種種只為了嗅嗅英國的味道
向來「親美」的我們較少與英國的接觸 對英國的概念 模糊
大部份的臺灣人甚至無法分辨英國和美國等國家的不同
這部份我無法理解
對我而言 英國像是我第二個家 暖而熟悉
去年九月Markers & Spencer在台開幕
對英國迷的我無疑是一件大事
因為在英國有許多家店
撇開高檔的Harrord’s應該算是最具代表性的英國百貨
在英國的住處 路或坐Citi 2 bus可以到city centre的Markers & Spencer
經常在那裡度過一整個悠閒的假日時光 逛樓上的百貨
離開前到一樓買點三明治 蔬果然後散步回家
之後到其他城市 也經常去逛Markers & Spencer
雖然位在不同地點 但是整體的感覺是相同的
第一次去之前 捷運上已先給自己心理建設
畢竟不是在英國 不可能跟英國的模式一模一樣
所以必須降低標準 不要有太高的期望以避免失望
果然誠如我所想的 真的跟英國的Markers & Spencer有段差距
在英國的Markers & Spencer一樓通常是賣生鮮的地方
有一些不太好吃但很英國的輕食 鮮豔亮麗的水果 蔬菜和漂亮的花
因為文化差異的考量 臺灣並沒有進這些
樓上則為我最喜歡的百貨用品 服裝等
臺灣僅有男、女、童裝、underwear、沐浴用品和一些乾貨食品
規模不大而且種類也很有限
個人認為上述商品並無法突顯Markers & Spencer的特色
實在很可惜
除了熟悉的商品風格和店內陳列之外
Markers & Spencer有一點是讓我覺得很溫暖的 像在英國一樣的對待
當我排隊結帳時 服務人員慢條斯理的處理我購買的商品
並一一向我確認 並不會因後面大牌長龍
而使我感受到較差的服務品質(這點與臺灣做生意的邏輯大不相同)
雖然 花了比在英國高出近3~4成的代價 但還是覺得很值得
上個禮拜從新聞得知Markers & Spencer將結束在台的三個據點 改至上海設點
聽到這個消息 令人非常難過
英國的life style真的無法在台灣生存嗎?
看著Tesco易主 Boots也漸漸消失 Harrord’s專櫃小到不行在小
現在連Markers & Spencer都要撤資 真令人非常失望
看來英國的味道只能買張機票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