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0日 星期三

閱讀心得~我們的身邊有多少個「安德烈」?

安德烈有令人稱羨的家庭背景,基本上他的出生就具有國際化(台德混血),高社經地位的雙親,雖稱不上名門之後,也算是書香門第。在德國出生、長大,住過臺灣,也曾在香港求學,接受不同的文化洗禮。未滿十八歲就已經跑遍半個地球,結交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這是一般臺灣年輕人少有的人生閱歷。


 


因此,造就這個十八歲的年輕小伙子有別與同齡孩子的眼界,他的世界幾乎等同於「全世界」,讓同樣跑過半個地球年屆不惑之年的我也望塵莫及。年紀輕輕的他對於政治、社會、文化、經濟都有精闢的見解,在這本書中,呈現36封所謂的家書,見多識廣加上清晰的思維及批判性的思考(雖然有些想法,我不盡全然認同),時而與母親互相辯證,辯證的過程中,讓人看到世代間的對話,看到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思維,甚至是文化上的差異、歷史的變遷,但卻又跳脫不了『親子』種緊密的依附關係。


 


讀完之後,再看看身邊那些與他年齡相仿的孩子,內心裡發出連連嘆息,外加一個疑問句『平平十八歲,那會差那麼多?』(台語發音)


2008年7月23日 星期三

老夫妻

今天我捨棄每天上班的交通工具~捷運,改穿越馬路搭乘公車,沒有任何原因,只是因為膩了,想換換路線,欣賞不同的風景。


雖是上班時間,可能是冷門路線,車上乘客不多,一路上搖搖晃晃,陽光慵懶的撒在車廂裡。此時,我注意到一對夫妻,年約七十至八十歲之間,他們一起上車,各坐在兩邊座位的靠窗位子,彼此的座位間有一段距離,再加上兩人沒有任何交集,讓我更確定他們的關係是夫妻。


公車到了某站,乘客才剛依序下了車,司機正準備發動,就看見阿公急急忙忙站起來,阿媽在一旁冷冷的說:「是在急什麼?還要轉個彎,過紅綠燈才到站。」踉踉蹌蹌的阿公似乎完全沒有把阿媽的話聽在耳裡,繼續在搖晃的車廂中冒險前進,不時有乘客伸出手扶阿公一把,看在眼裡,所有的人都跟著捏把冷汗。此時,阿媽不為所動,反而用更大的聲音咒罵:「你是耳聾嗎?每次講都講不聽,不知在急什麼?看可不可以就這樣摔倒死掉算了!」話畢,阿公已經搖搖晃晃地站在司機旁邊,過了紅綠燈後,終於到站,阿公先下了車,才見阿媽一邊從座位站起來一邊念:「要死了喔!跟你講都沒在聽!那麼急在幹什麼?去死死算了!」


兩位老人家下車後,整個車廂一時之間空氣凝結,大家都低下了頭,沈默不語。我在想這對白髮皚皚的夫妻結髮時間大約有一甲子了吧!為什麼還那麼不了解對方的個性?為什麼還期待對方能有所改變?如果謾罵有用的話,早就改變了。我想,是不是大部份處在婚姻關係裡的人也都是這樣想不開的嗎?


2008年7月19日 星期六

心情

不知這樣的日子還要過多久?


是不是已經面臨崩潰的臨界點?


冰山的那一角會不會因為地球暖化,而提早到來?


時間會不會因為地球是平的,而加速腳步?


人到底是習慣的動物,還是健忘的動物,或只是動物?


漫長的等待之後,是不是黎明即將出現?


這一切是否值得期待?


2008年7月15日 星期二

Markers & Spencer

Harrord’s


從英國回來後一直無法忘卻那裡的生活


因為想念   思念  懷念開始在生活的每個角落企圖尋找英國的影子


想要從中獲得一絲絲的慰藉


因此   逛英國商店成為我最大的享受


撇開高級名牌來說    其實想要的是生活的感覺


平日會在台北街頭body shop  oots買沐浴用品


新光三越逛逛” Harrord’s小小的專櫃


wedgwood”看看最愛的白玉浮雕


假日開車到大老遠的內壢逛Tesco(已換手經營多年)


這種種只為了嗅嗅英國的味道


向來「親美」的我們較少與英國的接觸      對英國的概念 模糊


大部份的臺灣人甚至無法分辨英國和美國等國家的不同


這部份我無法理解


對我而言   英國像是我第二個家   暖而熟悉


去年九月Markers & Spencer在台開幕


對英國迷的我無疑是一件大事


因為在英國有許多家店


撇開高檔的Harrord’s應該算是最具代表性的英國百貨


在英國的住處    路或坐Citi 2 bus可以到city centreMarkers & Spencer


經常在那裡度過一整個悠閒的假日時光   逛樓上的百貨


離開前到一樓買點三明治   蔬果然後散步回家


之後到其他城市   也經常去逛Markers & Spencer  


雖然位在不同地點     但是整體的感覺是相同的


第一次去之前    捷運上已先給自己心理建設


畢竟不是在英國    不可能跟英國的模式一模一樣


所以必須降低標準    不要有太高的期望以避免失望


果然誠如我所想的     真的跟英國的Markers & Spencer有段差距


在英國的Markers & Spencer一樓通常是賣生鮮的地方


有一些不太好吃但很英國的輕食     鮮豔亮麗的水果    蔬菜和漂亮的花


因為文化差異的考量     臺灣並沒有進這些


樓上則為我最喜歡的百貨用品   服裝等


臺灣僅有男、女、童裝、underwear、沐浴用品和一些乾貨食品


規模不大而且種類也很有限


個人認為上述商品並無法突顯Markers & Spencer的特色


實在很可惜


除了熟悉的商品風格和店內陳列之外


Markers & Spencer有一點是讓我覺得很溫暖的     像在英國一樣的對待   


當我排隊結帳時    服務人員慢條斯理的處理我購買的商品


並一一向我確認      並不會因後面大牌長龍


而使我感受到較差的服務品質(這點與臺灣做生意的邏輯大不相同)


雖然    花了比在英國高出近34成的代價    但還是覺得很值得


上個禮拜從新聞得知Markers & Spencer將結束在台的三個據點   改至上海設點


聽到這個消息    令人非常難過


英國的life style真的無法在台灣生存嗎?


看著Tesco易主    Boots也漸漸消失    Harrord’s專櫃小到不行在小


現在連Markers & Spencer都要撤資    真令人非常失望


看來英國的味道只能買張機票才能實現!


 


2008年7月2日 星期三

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個「小惡魔」?


經常聽人說:「每個的心中都住著個孩子」


也就是所謂的「赤子之心」


意思是每個人的內心裡其實都保有如幼童般純淨無邪的天性


但我卻有不同的看法    與其說是天真無邪的「孩子」


倒不如說是「小惡魔」來得貼切


根據精神分析學派大師佛洛伊德(S. Freud)的對人類的研究和分析    他認為人格可分為下列三個部分


本我(id)-為個體與生俱來的一種人格原始基礎,是主要心理動力能量的所在地,隨著年齡增長分化出自我及超我;其行為動機只在追求生物性需要的滿足與避免痛苦。追求快樂、逃避痛苦,屬於生物層面的,像是只顧自己需求的小孩,亦可稱作「唯樂原則 Pleasure principle


自我(ego)-自我的出現是來自個體必需去面對及處理外在現實世界,並接受現實的需要。屬於自我意識、心理層面,協調本我與超我,是標準的「現實原則」


 


超我(super ego)-抑制本我的,不被社會接受的衝動,特別是性及攻擊等。努力表現成熟卓越、道德原則、理想中的自己,屬於社會層面,服從社會道德標竿,又叫做「理想自我 ego-ideal


每個人依據這三個部份的比例決定他的行為。理想中的成年人,「超我」的部份必須大於「自我」和「本我」,但並非代表所有的成年人皆具有『理想的自我』,也並非「自我」和「本我」就不存在。一個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被所處的社會、文化所壓抑,內在原始的慾望、想法並未消失,轉而被抑制,變成了所謂「存在內心裡的小魔鬼」


 


轉而觀察身邊周遭的成人


 


經常會出現一些不成熟的行為     退化的行為


 


就會覺得不足為奇


 


因為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個「小惡魔」?